第256章 张公且留下-《晚唐逆流》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中和五年三月,为了纪念唐天子李儇重返关中,大唐帝国改元光启。中和五年也就变成了光启元年。
光启元年五月,天子下诏,徙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忠义军节度使。以忠义军节度使张寻为义武节度使。以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并诏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领兵援王处存赴镇。
为了重夺盐池之利,唐廷对河中、忠义、义武三镇节度使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同时,迁走了拒绝赐婚的张寻,也解了李儇心中之恨。
消息传到邓州,忠义军上下一片哗然。如果张寻遵了圣旨去河北定州做义武节度使,那么忠义军就要易主。虽然张寻可能会带一小部分亲信随行,但忠义军中的绝大多数人,显然就要换一个效忠对象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忠义军是张寻一兵一卒带出来的,万一换成王重荣做节度使,那现在这些人是否还能得到重用,谁的心里都没底。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希望张寻走。
但如果张寻不去定州,那就是抗旨。这个罪名可就大了。所以虽然大家都不想让张寻走,却没有人敢劝张寻留下。
只有李暮不管那套。
“九哥!打死咱都不能走啊!邓州就是咱们的命啊!”
张寻听了微微一笑:“谁说让你走了?朝廷只让我做义武节度使,也没说让你李暮做定州刺史啊。你还安心做你的邓州刺史得了。”
李暮听了,大吃一惊,不知道张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也没心情跟张寻打哑谜。“九哥!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都这个时候了,可别再跟兄弟藏着掖着了!难道你想放弃邓州的基业,去河北重头再来?定州那个地方也是人去的?”
李暮的话并不夸张。河北最主要的三个藩镇:卢龙、成德、魏博,自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了大唐的治外之地了。节度使世代相传,根本不受朝廷的约束。而夹在成德和卢龙中间的义武军,其实也就是易州和定州这两个州,是受朝廷管辖的唯一一块地方。相当于大唐在河北的一块“飞地”。要不是义武节度使王处存有两下子,多次挫败卢龙和成德的轮番进攻。可能早就没有义武军了。张寻如果去定州,前途恐怕将一片灰暗。
但在张寻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焦急。而是给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感觉。
“你这话说得,我何时跟你藏着掖着过?我怎么想的,就怎么告诉你。你听好了,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当你的邓州刺史。而我,很快就会去定州赴任。”
李暮听了,忽然有种世界末日了的感觉。对于张寻的意思,他似懂非懂。
难道张寻想顺坡下驴,让我替他把住忠义军的同时,他自己要去河北再开一块根据地?这样做真的好吗?即便张寻有信心能在易定站住脚跟,我也没把握能斗得过王重荣啊!李暮不禁心中打鼓。
其实,李暮根本误解了张寻。
张寻因为对这段历史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才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其实他自己心里明白,他根本去不成定州。因为王重荣根本就不可能同意朝廷的委任。他张寻舍不得忠义军,王重荣更舍不得河中。
因为张寻的出现,历史多少起了一点变化。历史上,乾坤大挪移的主角,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和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当时,王重荣不惜与大唐的禁军兵戎相见,也要保卫自己的河中府。张寻相信,这一次王重荣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