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行行行,你说。” 田清源对林念禾很客气,应声后就是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 林念禾清了清嗓子,说:“厂子可以建,但不需要火柴厂出资,也不必您费心经营,我们自负盈亏、自己管理。” 田清源的笑脸维持不下去了。 他们这是要另起炉灶单干啊! 田清源有些想不通——据刘能和袁华的汇报,他虽没见过李大和的面儿,却知道这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汉,没那么多花花心眼儿。 所以这单干的馊主意到底是哪个缺德的主儿想出来的? 林念禾全当没看出来田清源咬牙切齿的表情,继续说:“当然,我们十里大队能有今天也多亏田厂长当初愿意尝试分设装运点的义举,我们打算以每年5%纯利作为租金租用一条火柴生产线。” 田清源一怔,表情总算好看了些。 火柴一包只有两分钱,但耗量巨大,又是生活必需品。以兰县为中心覆盖的区域,每年能得八十万到一百万的销售额,纯利润大概二十到三十万。 租一条生产线出去,每年能有一万多块的租金,七八年就够买一条新的生产线了。 租,一定是不亏的。 但让他舍了二三十万的纯利去看这一万多块,那实在不够看。 “小林同志,我能理解你们想要建设家乡的心情,但这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田清源搓着手,打着官腔,“而且你们兰县的重点建设应该是在纺织厂吧?能有闲工夫顾一个火柴厂?” “兰县纺织厂的确很厉害,春交会一千七百万的交易额,还是因为配额不足的缘故。更别提内销的头花销售火热甚至登上华夏日报了……田厂长您是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供销社排着队求着纺织厂要配额呢。” 林念禾笑笑,语调轻松的不紧不慢的吐出一句格外瘆人的话来:“其实我们如果从别的火柴厂租一条生产线,再在火柴盒上贴上个‘蘭’字,与头花配额捆绑销售,那我估计京城和沪市都得用上兰县的火柴。”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来,火,就成为了人类的生活必需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