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业力一转就是愿力(二更之二)-《药师仙踪》


    第(2/3)页

    严子休等大家体会了一会,说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是看人下菜的。一般都是在觉得后果可控的时候才发脾气。”

    人们纷纷感叹,确实如此啊。看来发脾气的人都是捡软柿子捏嘞。

    蔡高阳明悟道:“如此说来,我们可以做生命的主人?”

    “对,我们本来就是生命的主人。只是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所以才一直当奴隶。”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久久不息。

    掌声停止之后,一位女士起身请教:“严老师,我叫慧清。请问老师说的——愿之所在,就是法之所在——是什么意思?我听到这一句,内心有所触动。”

    严子休答道:“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药师佛的加持,那如何得到加持呢?从愿入手。初入门者信顺佛愿,听话照做。即可得到加持,满足善愿。入门一段时间后,逐渐领悟佛心,靠近佛的频道,乃至与佛同行。到这种境界,不求加持,自然天天在加持之中。这就是愿之所在,法之所在的含义。”

    原来如此,很多人又悟透了一层。

    慧清合十感谢道:“懂了,感恩老师。”

    顾映之站起来提问道:“严老师,我们要修药师法门的话,如何做功课呢?”

    这个操作性的话题是很多人感兴趣的。

    “有两种功课,可以结合起来做。第一种是定量功课,比如根据自己的时间,可以拜若干遍药师佛,可以诵一遍经,可以念一千声药师佛名号,可以念一百零八遍药师咒。时间不足可以选一项,时间宽裕可以都做。数量可以增减,以能够每天坚持为取舍原则。”

    顾映之问:“那做定课时,有什么要求吗?”

    “拜佛诵经的时候,最好时间宽裕、环境安静,洗手漱口,内外整洁。诵经时从头到尾念去,此时重在超越时空参加法会,受法会场域的熏陶,不必思辨意思。想思辨研究经文的义理,可以另找时间。念佛号与持咒时,重在专心。”

    “谢谢严老师,那第二种功课是什么呢?”

    “第二种是在生活中落实。经文中有这样几句: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这三句是如法修行药师法门的精髓。简单地说,就是消贪欲,化禀性,培养慈心。两种功课合起来,就是依靠药师佛的愿力,净化自心,利益有缘人。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药师佛的信念就会越来越坚定,对这条光明大道的信心会越来越稳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