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此时,李少杰的示意,让观众们在意起了手中的小册子。 此时,大灯亮起。 观众们一看,不少人开始皱眉。 越看越熟悉。 此时,突然有个观众忍不住惊呼一声。 “这......这是!” “这是十四行诗!!” 哗! 周围的观众们惊讶的翻看册子。 发现确实就是十四行诗!! 国内的人或许不太了解十四行诗。 但这是一种欧洲抒情诗体,在西方世界可谓是大名鼎鼎! 任何诗句都需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才可以感受到那种韵律和美感,十四行诗也不例外。 这种彼特拉克体的诗句,通常采用抑扬格。 一首诗两部分,第一部分两段四行诗,后一部分两段三行诗。 组成四,四,三,三的编排。 也非常讲究韵律,就如华夏诗句讲求平仄一般,十四行诗对于结尾“阴韵”“阳韵”也十分的注重。 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也有配合。 十四行诗有个特点。 音乐性很强。 不少观众反应过来后,一脸卧槽的看向李少杰。 总集上写着两个大字。 《四季》。 而接下来的春夏秋冬。 每一个季节,都有一首十四行诗。 比如,这第一首代表《春》的诗句。 【鸟儿欢快鸣啭,热情迎接春天。 微风轻拂泉水,细声密语潺潺流。 乌云笼罩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云散雨止,小鸟又唱起动人的歌曲。 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在簌簌作响的枝叶下, 牧童和他的忠实的狗正在入睡。 在春光明媚的灿烂天空下, 应着农村风笛的欢歌, 仙女和牧童翩翩起舞。】 不少观众兴奋起来了。 这种联动,这种性质的标题音乐,瞬间就引起了全场观众们的好奇! 好家伙,你玩的这够高端的! 还赋诗?! 台下可是不乏文学爱好者的!! 以文学爱好者的视角来看,这些诗句肯定不能算是惊世之作。 什么......艹翻莎士比亚,拳打达芬奇,脚踢乔万尼肯定做不到。 但完全可以说的上是“上优”!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诗有极大的可能是围绕着音乐来的!! 这TM就令人惊呆了。 这就好像是一个顶级画家,创作出极美画卷的同时。 又于画中,题了一首虽不能惊世骇俗,但绝对优美典雅,完美搭配画作的诗。 这B格简直几何倍数的攀升。 传到后世,那都得被当成神仙对待! 这可不是一个领域,这TM是一套组合拳。 而配合这些诗句的小插画,此时看过去,居然是一幅幅描绘四季景色的美妙油画。 上面亲切的标注了作者。 反正不是杰哥。 但诗句却是杰哥的。 讲真,如果这画也是李少杰的,很可能三百年过后,这货得被后人怀疑,是不是长了两个脑干。 很快。 表演便即将再次开始。 目前的台上,留下的乐器,就只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贝斯。 昂,还有两把古典吉他。 可以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弦乐团。 说起来有意思。 军乐团那是只有管乐+打击乐。 这里是只有弦乐。 关键时刻这一合体,弦乐完全可以组成头部..... 本以为演奏即将开始。 但万万没想到! 李少杰居然又让这弦乐组走了一半的人!! 好家伙! 这一整个乐团快被你拆没了!! 除了首席外,只有五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一把低音贝斯。 额外的两把古典吉他,一台大键琴。 再就没有其他的乐器。 这样的组合,基本就是小型室内乐了。 交响什么交响,这就是典型巴洛克时代的新兴小资...... 当灯光暗下来之时。 乐团中的小提琴中提琴乐手们也站了起来。 讲道理,小提琴中提琴这玩意,还得是站着拉舒服。 C位是小提琴首席。 《四季》套曲,就是一部很庞大的小提琴协奏曲。 或者说应该是四部。 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首由三个乐章组合起来的小提琴协奏曲。 也就是说,整个《四季》,有着十二个乐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