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放大佬眼中也就那样,全是破绽。 而切磋,又不会下杀招。 去评判? 对大佬来说那确实多少有点难度了。 都是一巴掌能拍死的,我咋知道你谁强啊...... “格鲁伯先生,您怎么看呢?” 对于比赛的评判方式,采用了2+4的模式。 李少杰与金教授是中方的2,而格鲁伯与维也纳爱乐小提琴首席则是奥方的2。 在这次民族乐的比赛中,国内评委4名,国外两名。 反之,奥方比赛,是奥方评委4,中方2名。 “我个人角度来说,也觉得扬琴的《瑶山夜画》更好一些,更加有画面感。” 格鲁伯捏了捏下巴。 但实际上,其他的几位评委明显看上去意见相左。 “我觉得吧,对青少年的要求重心还是要放在纸面上的完成度比较好,优先看失误,古筝《汉江韵》明显失误少,而扬琴《瑶山夜画》却着实错了不少音。” 一位看上去有些老学究的女性开口。 “《汉江韵》中规中矩,但起码可以得70分,......《瑶山夜画》本来可以到75分以上的,但有不少错音,扣着扣着,反正我是只能给他68分。” 这是民族乐协会的副会长杨萍。 杨萍的想法更多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思路考虑的。 这也没什么错。 无论是杰哥还是杨萍。 倒不是一定要唱反调。 其实,对李少杰这些顶级的艺术家们来说,错音这种事儿吧,确实是失误。 但从失误的性质来看,重要程度反而不是第一要维持的东西。 尤其是钢琴。 很多国际级大师演奏的时候依然会错音,但整体流畅度,完成度,情感色彩变化,这些才是构成大师的必备合成道具。 看的更多的是【你的音乐是否是音乐?】 而不是【你的音乐到底错没错!】 不是李少杰非要用大师的想法去研究少年。 反而是因为李少杰重视少年,所以才会觉得“乐曲中的灵性”至关重要。 而杨萍的立场也没错。 【在进阶到大师之前,首先要保证不要出错。】 两人的想法并不对立,也没什么对错之分。 更也不会因此吵架结仇。 只能说是探讨。 “杨老师说的很到位,这也是我纠结的一点。” 李少杰叹了口气。 这判定简直麻烦死了,又麻烦又难。 当初自己当选手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只需要把其他人全鲨了就好,哪遇到过这种麻烦?! “《汉江韵》如果只说纸面演奏......确实没犯什么错,技巧掌握度很高,通篇下来没什么错误,但......真的是太死板了,太公式化了,少了【音乐】那味儿......” 李少杰挠了挠头。 “《瑶山夜画》不见得情感上多优秀,起码没那么死板,但.......” 说到这里,杰哥快抓狂了。 “但是这人错的也太多了啊......” 作为顶级天赋的李少杰,这听力上的分辨功能堪称人类极限。 任何一个错音,都糊弄不过去。 所以,李少杰感到了极其的为难!! 就连周围的音乐家都感觉有些惊讶,尤其是这些和李少杰打过交道的国内音乐家。 啥时候看见过杰哥这么为难啊?! 那平时搞音乐,就没见过他为难的时候! 唰唰唰!搞定收工! 干脆利落。 可这一次,李少杰纠结拧巴的似乎都想把头皮薅掉。 “但凡这扬琴少错俩音,冠军都板上钉钉了......” “但凡这古筝稍微给点参差起伏,我都没必要这么纠结了......” 这像啥? 在李少杰看来,这就好像是两种口味的鲱鱼罐头,你必须选一个尝尝。 我TM选哪个? 还好,这比赛是靠平均分来算的,纠结归纠结,但也不用太纠结。 不然,恐怕明年杰哥都未必能想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