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一定会成为国际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话音落地,李少杰伸出手来。 “让我们一起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格鲁伯激动的伸出手。 但周围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绷不住了。 好家伙!杰哥!你真的就不掩饰了! 这口号都让你给喊出来了! “好!” “好!” “好!” 捧哏一如既往的敬业。 而老格鲁伯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开始进入到杰哥的节奏中。 此时,格鲁伯感觉,能来华夏交流,见一见李少杰,真的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了! 这架势。 真就好像如果条件允许,自己恨不得连金色大厅都要送给杰哥。 ...... 众人经过下午的交流,当晚便下了一顿馆子。 私人交流性质的。 文化战略上怎么走,那都是听大佬的。 自己这边就是提提建议。 真正需要自己做的,是搞好文化内容上的质量。 聊一聊过阵子的比赛,评委的一些事宜,以及关于合作的作品设计,场地需求等正经事儿。 忽悠归忽悠,喊口号归喊口号。 但不能一直往死里忽悠。 事实证明,忽悠的同时也做实事的话,这成果可不只是1+1。 在李少杰好一通忽悠的乱锤之下,迅速拉开切实的业务,效率极高。 而且,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与极大空间的决策权。 比赛还好说。 如果是合作举行音乐会的话,选曲,整个演出流程设计等多方面问题就会涌现。 到时候,必然会是有主导的一方与配合的一方。 以往的交流中,主导的一方往往是东道主。 不过,这一次,为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在金色大厅中的演出,李少杰必须要求手握一个主导权。。 并不是独裁,或是以身份压人。 而是希望许多主导方面的思路,可以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 但这样也极其容易喧宾夺主。 所以,在前往金色大厅准备之前,早在比赛开始前的这个阶段,自己就要把一系列的事情处理好。 反正,不能忽悠就再想办法,能忽悠就忽悠一下呗,万一呢。 结果没想到,格鲁伯这一行人的抵抗力有点低。 还真就给“忽悠”成功了。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口号一喊,再加上个人魅力,以及文化的厚重,还真就给格鲁伯搞定了。 对于隐隐之中,李少杰在主导的这种事儿,格鲁伯完全没有任何抗拒感。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迎宾音乐会过后,双方的各种合作也依次展开! 首先便是军乐团的一系列交流。 在青少年的音乐比赛筹备过程中,军乐团率先开展交流,干脆利落。 军乐团,接待,司礼是其重要职能的一部分。 从音乐上来说,可以说这是管乐团,或者说,是管乐+一部分打击乐形成的乐团形式。 只不过,和李少杰与格鲁伯这边,倒是没看到军乐团的人。 在领导接见外宾领导的那边,军乐团是要负责担任礼仪部分的。 属于是系统分化的一次非常有序的交流。 在之后,自然是会有重合的部分。 但一开始,还是会各自领域去进行交流,这样以免乱套。 大家任务都很重。 除了杰哥和格鲁伯。 这俩人凑到一起后,开始研究整活的事情了。 说真的,李少杰一个人异想天开也就算了,但能拉到格鲁伯一起异想天开...... 双方达成共识,于是这就变成了“巧妙的交流形式”。 这形式便是...... 在之后的深度合作中,除了李少杰精心准备的曲目以外,还会让杰哥去指挥维也纳爱乐,反过来让格鲁伯去指挥民族乐团。 作出这个决定后,几乎全员都惊呆了。 纷纷劝慰“大佬三思啊”! 毕竟,与一个陌生的乐团合作,还作为作品的灵魂----指挥。 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的随缘了。 多少带点任性。 但没办法。 杰哥和格鲁伯觉得好玩。 而且指挥本来就是这俩人。 汇报上下点功夫,两人“沆瀣一气”下,这事儿虽然离谱,但也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交流”属实是真让两人给玩明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