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甚至连带着在聊天的时候,也对华夏的一些文化习俗,产生了兴趣。 比如一些网上道听途说的趣事儿之类的。 奥地利有个很有意思的礼仪方面的冷知识。 对于这种有身份的人,最好称呼其官职或是职称。 比如XX团长,XX总监,XX教授等等等。 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而不是直接XX先生。 这显得有些不重视。 李少杰自然不会踩雷。 而李少杰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团长之类的职称,但奥方也早就做过功课,知道李少杰是几所音乐高校的名誉教授。 也以他们的方式,姓+职称来称呼李少杰。 于是,两人越聊越欢。 一边的领导与其他的国内音乐家们,并没有责怪或是嫉妒李少杰抢风头。 因为大家都知道。 眼前这些奥方交流选手们表现出的这种极大的热情与更强烈的友好,几乎全是来自于眼前这个小家伙。 实际上,任何领域交流都是一样的。 就比如当年和灯塔交流。 军事实力落后的可太多了。 一开始的交流,人家那鼻子都上天了。 可后来咱有了蘑菇蛋以后,别管其他方面是不是还被碾压。 但有这么一个大杀器后,那瞬间就变成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这倒不是势力。 大家都知道。 和谐的交流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平等的基础之上。 你实力不济的话,还能指望在交流中,人家友善带你? 别的不说,起码说音乐这一行当里。 目前国际上,提起华夏的音乐行业发展,避不开李少杰。 一个人让整体提升一个评级显然夸张。 但半个绝对绰绰有余。 华夏音乐行业,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行业,虽然起步晚,但这些年发展还是很快的,虽然和奥地利比肯定略显一般,但也不容小觑。 何况还有这位大杰爹。 这就是艺术外交的优势所在。 与乒乓外交是同一个道理。 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交流,然后来补全自己的劣势。 并且在交流中,会受到极大的尊重。 李少杰无疑就做到了最好,成为双方交流中的一个楔子。 “当然,这一次我也有新作品的。” 李少杰与格鲁伯聊了起来。 “不过,若是说合作,还不能太急,这边展开交流的时候,咱们就可以慢慢磨合了,等到交流结束,我一定会去维也纳。” “我也想来一次非常完美的演出,格鲁伯先生,希望您与您的乐团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哈哈哈!一定一定!!” 格鲁伯激动起来了。 讲真,一开始,格鲁伯就想着邀请李少杰合作。 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少杰能先提,那简直太棒了! 毕竟,维也纳爱乐,是真的有强大的底蕴的。 如柏林爱乐那般。 这样的乐团并不缺指挥。 所以,李少杰再强,再馋,也不能轻易的拉低自己的身份,去上杆子舔李少杰。 多少是要绷住的,顶多是个邀请。 可杰哥之前确实忙,一直没回应。 这次回应,自然皆大欢喜。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装。 毕竟,承载了太多的荣誉,那么,这荣誉就该有分量。 这不是目中无人。 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被其他人尊重。 这玩意就跟爱情是的。 你狂舔的后果一定是“好人卡”。 但如果你提升自己,靠自己去吸引,适当时机的时候展现出友好,拉近距离。 这TM才顺理成章。 李少杰自然也对这些东西门清。 面子这玩意是大家给的。 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你给我台阶,我给你台阶。 这样大家就都有面子,也都有台阶。 一味的高傲装B才啥也不是。 既然维也纳爱乐已经释放出很强的友好与善意,自己这边也一定要回应才好。 “虽然咱们这一次交流是比赛,但我觉得我们不能过于重视比赛。” 李少杰笑着聊道。 “与其逼迫孩子们一定要赢,或是必须展示多强的技巧,反而容易影响孩子,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揠苗助长。” “我还是想看两国的孩子们尽情的享受音乐。” “哈哈哈!自然是如此。” 格鲁伯脸上都乐出褶子了。 现在,别管李少杰说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