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一块红布》-《歌王》


    第(2/3)页

    听着这歌时,林在山脑子里一直在回味另外位面的作家乐评人李皖对这歌的解读,感觉对这歌的理解更为通透了——

    在另一位面,这《一块红布》可谓备受争议,或许有人会说老崔口中的一块红布,是指文111化111大111革111命,有人说一块红布是指极111左111思111潮,有人说一块红布指极111权111政111治,还有人说一块红布指那个年代教化全民的共111产111主111义理想。

    也有以具像置换具像的,说红布就是红旗,红旗就是国旗……不管指什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中国人都从这歌体会到了自己的处境,觉得《一块红布》所唱,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此,还出现了更不可思议的事——当一些老红111卫111兵、老111知111青、文人、知识分子、工人、华侨,4o岁的或者5o岁的,听说崔健是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有点不敢相信。他们觉得,这歌理应只有“他们中的人”才写得出,没有“他们”的经历,不可能写出这种感受。

    歌曲一上来就是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接下来怎么样?

    接下来是不可思议的——崔健说:“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不是苦难,是幸福!

    黑暗、怀疑、惊慌……最初的反应里,这些东西可能有过,但随着这境遇既成了事实,“我看见了幸福”。

    毫无疑问,《一块红布》所描写的,是人生的苦难经验,但它又那么像一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苦恋。

    在最深切的痛苦、最危难的困局中,又有最热烈的、甚至暴烈的,无法挣脱、永不放弃的爱情甜蜜和依恋。

    这歌从第一句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句,都无比平实、准确,又无比地富于洞察力,因此,这歌才能写进现实,写照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眼睛被蒙上后,这个感觉是“真让我舒服”。看不见了,反倒是“舒服”。明明没有归宿、无处安歇,但我的感觉是忘记了“我没地儿住”。再下去怎么办?往下还有什么想法?我说,我要上你的路。

    “上你的路”——其实路也看不见,你是什么模样也看不见,只实在地感觉着:我的手被你抓着,我要你为我做主。

    不做任何的猜测和联想,仅仅就说眼睛被爱情蒙蔽、被所爱的人蒙住这么一个故事,这里的每一句,都是完全写真的。

    人在如此处境下,就是这么一种剧情展,就会是这样的感受。对于这种处境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身临其境,或曾经身临其境,或者,即便未经历过,但设身处地进去,也能够感同身受。

    这正是这歌最深刻的悲剧性,是它强大感染力的基础来源。

    若作任何联想,哪怕是最极端的联想,比如,把这个处境联想成宗111教111教111化、思111想1111蒙1111蔽、政1111治1111控制,那么,以下感受洞穿了一般的体验,进入到宗111教情境、政111治迷梦和精神梦魇的深层——它不是铁,却像铁一样强烈;它身上有血,有着人性和血肉之躯的温热感觉,攥着你的手的手,是热乎乎的,流淌着难言的炽情与安慰!

    凡经历过非凡的年代、有过不寻常的历史经验的人,当能够体会,这种有着人性般的感人温度、爱侣般的归属感的感受,才是社会组织、人类集体迷途的最深切感受。

    走在这条路上的感情依然是: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

    但这终究是幻境中的一条路。精神的致幻,总有觉得不对劲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已经裂开,这干渴的人要喝点水。崔健最牛B之处就是他接下来写的是:“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将嘴堵住——一些人,比如作狭隘的政111治111图111解的人,马上就意会到,这说的是不让人说话,是政111治对言111论的控制。

    但意会到这一点的同时,最好还要看到以下两点:第一、嘴对嘴,这是爱你的人做出的至亲至爱的举动。第二、现实中的实情是没有水,它用亲吻代替和打消想喝水的饥渴。

    这样的多重语义,远比“封111口”来得复杂。而且,其更具震撼的地方是,它并非对立双方敌对/打击/压迫的行为,而是相爱的一对儿至深的、热烈的、有如将灵魂的爱恋探入对方腔体内相互交换的举动。

    这一个表达,和接下来在最后一段陈述的意思,才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我身体已经干枯/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这个已经被吸干的人,或者,平实一点表述——这个已经因饥渴、缺水而身体干枯的人,走已经不能走了,哭也已经不可能哭了——一个何等触目惊心的形象!

    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他将如何对待自己的未来呢?——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如此表达,强烈到了不可能再强烈,残酷到了不可能更残酷。

    还能残酷到哪里去呢?

    施予者与受予者,此时紧紧地缠绕到一起,已经无法分开。

    不只是受予者痛苦,施予者也痛苦,或许还更苦!

    他们成了苦情的一对儿,只有他们才彼此了解,才最深切地懂得对方,才彼此印证、互现对方的苦痛。

    深渊之深,苦痛之痛,其最惨烈者,决不是可以跳出、解脱的,而就是这种,深陷其中,永远彼此折磨,无法解脱。

    这一段表达的高明,在于它的无比绝望和真实性,越了所有的批判、抗议、愤怒、怒喝。

    所有的批判、抗议、愤怒、怒喝都可能轻飘,置身于事外,只有这种“永远这样陪伴着你”的苦恋,才有最深最真的痛,直达历史的终极真相。

    陪伴着时代命运一路走来的人,都能够理解这种苦痛,他们的精神与情感,正是这样一种已无法脱、只能与之如冤孽爱侣般纠缠在一起的现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