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的一天-《唐冢》


    第(2/3)页

    “原来这才是目的……”

    6浩并不想用最冷漠的情绪去思考许辰昨夜的动机,但这样的念头却最符合大哥以往算无遗策的风格……

    贡院内,三天前就已经住进来的主考官陈.希烈为了避嫌没有和外界有过任何联系,直到今天早上,外面的幕僚实在等不及,才冒险亲自将消息送了进来。

    听完幕僚匆匆讲述,陈.希烈的脸黑得像经年的锅底。

    “这么说崔家人已经死光了,其他六家也被送到了李林甫手上?”

    “是……”

    幕僚不敢看他,陈.希烈不出意外的爆了:“那老子还在这折腾个屁啊!”

    上好的彩瓷茶盏被摔碎,书案上的砚台被掀翻,墨汁溅在刚写的一副字上,一团团,像是困在左相大人胸间的阴霾。

    “左相大人,考生该入场了!”

    门外,响起了程若水的声音。

    贡院大门前,看到一身戎装的程若水,6浩微微一愣,程若水的目光移来,却无丝毫表示,漠然移开。

    6浩顺利进入考场,铁盒子里夹带的东西还不是这些普通的兵丁能够搜检出来的。

    唐时贡院少有“号房”,由于科考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参考人数不比后世明清,通常会将许多考生集中在一处宽敞的明堂内举行,倒和书院的教舍相差不大。

    只是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在这么一处四面透风的房间答题,又是席地而坐,滋味自不必说。

    6浩自不在乎这些,取出文具后便静等考官将题目下。

    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为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

    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题,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言便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

    6浩经过正统的启蒙,单论底子并不输于寻常世家子弟,拜徐番为师后,虽然因为事忙,没正经上过几天课,但徐番偶尔对他的提点倒真有画龙点睛之效,往往使其之前某处的困惑豁然消失,对经书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许辰让6浩过来考试,也是因为6浩的学问在他们这群人里最深,许辰自己虽然聪明,但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没有时间的沉淀哪能凭空生出厚重的学识?

    考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能不能成功作弊实在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

    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作弊上,这也不是许辰的风格。

    当初对于科考,许辰只是抱着尝试一番的态度,凭借自身多年的作弊经验,有神奇的小铁盒相助,许辰自认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有问题,考不好也没关系。

    但接连一大堆事已让许辰明白,他们这些人已经不可能独立在长安的风波之外,想要参与进去,就必须有更多的资本,多一条渠道便多一分保险。

    6浩开始考试的时候,许辰也回到了京兆府,经过柴老一夜的忙碌,赵铭的情况终于好转,虽然还在昏迷,但身体已对疼痛有了反应。

    萧炅同样一夜未眠,起先是忧心许辰的动静,到后来便顾不上他了,李党、徐党、太子党,朝堂上几大山头纷纷动起来,他身为大佬之一,哪能袖手旁观?

    差不多全部布置妥当后,衙役进来禀报:“大人,许……许大人回牢房了!”

    萧炅用力揉了揉太阳穴,站起身来:“让厨房准备一桌早饭,送到牢房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