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后院起火-《晚唐逆流》
第(3/3)页
“皇上!”田令孜给李儇跪了下来,高呼道:“老奴就是肝脑涂地,也发誓保皇上重返京师!这一次,就请皇上再听老奴一次吧!”田令孜没想到,从前对他言听计从的李儇,这一回竟然不再那么听话了。
“你先退下吧。”李儇向田令孜摆了摆手,一把拉上了床头的帘子,“容朕想想。”
田令孜有生以来,头一次收到李儇的逐客令,他也有些神情恍惚,怏怏的离开了行宫。
田令孜一走,李儇就从床上起来了,他心中有事,想找人商议,却又不知道该召谁过来。平日里,他凡事都是找田令孜,如今,身边竟无一人可以交心。
李儇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找内侍。宫中大小宦官,无人不是田令孜的耳目,找他们,还不如直接找田令孜呢。
那找南衙的宰相?行是行,可惜宰相百官都不在皇上身边,全被李昌符安排到凤翔县衙去了。距离这临时的行宫有一段距离。如果派人去叫,又定会让田令孜知晓。
终于,李儇想起来一个人。他脸也不洗,头也不梳,蹬上御履就往出走。随身的内侍急忙跟着,也不敢问去哪。
不一会,李儇进了一处偏院,直奔厢房而去,内侍清了清嗓子,喊道:“圣上驾到!”厢房里早有人听见,连忙出来迎驾。
只见一个四十多岁,身着紫色朝服的文官跪倒在地,口中说着:“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杜让能,叩见皇上!”
这个杜让能,可是名门之后。他的七世祖,就是大唐开国贤相杜如晦。他的父亲杜审权,也在大中朝做到了尚书左仆射。不过,杜让能自己做官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并不能算亨通。虽然早在咸通年间就考中了进士,为官将近二十年,才熬到兵部尚书,尚未能够拜相。
但一个区区兵部尚书,为何能住进天子的行宫呢?这就要说杜让能的实际职务“翰林学士承旨”了。
皇宫里各种宦官虽然不少,但普遍文化水平较差。皇上想要写点什么东西,颁布个诏书什么的,宦官写不了。有时候事情很急,又不能总等着宣见外朝的中书舍人。于是便有了翰林学士之职。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之首,相当于皇上的“机要秘书”。平日里长留禁中,随时准备为皇上起草各种诏书,一向被视为是天子的“私人”,除了宦官之外,在所有外臣之中,算是与天子最为亲近的了。
李儇让杜让能起来,也不说什么事,径直进了厢房。杜让能小步急趋跟在后面。
李儇让人关了门,屏退了几个内侍,让其守在门外。才说道:“北司田公欲朕幸兴元,朕久居禁中,不知外面紧急,遂想问问爱卿对此事的看法。”
杜让能听了,竟然有些激动。他没想到皇上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跟自己商量。脑袋一热,读书人那种天然的使命感便从胸中喷薄而出。
“皇上,外间并无紧急。只是田公紧急。”
“此话怎讲?”
“今时,外间已无任何战事。李克用、王重荣归了河中。朱玫回了邠州,李昌符也早已守在凤翔。张寻的忠义军和一部分神策军,也牢牢守住了长安,据说不仅对长安百姓毫无侵扰,还保存了禁中宫舍不遭损坏。这个时候,可以说全天下的人都在盼着圣驾回京。”说到此处,杜让能顿了顿,又道:“恕臣斗胆直言,当今天下,唯有田公一人,不欲圣上回京。”
大唐天子李儇闻此,终于坚定了一个想法,这一次,不论田阿父说什么,朕也不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