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神秘的麒麟社-《晚唐逆流》


    第(2/3)页

    “我不是为他辩护。在后世,老师教过我们要辩证的看历史。在这里,我们也要用眼睛,用脑袋去看历史。不要受刻板成见的影响。秦宗权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

    “行了行了,你给麒麟社的学生去讲这些吧。我没时间听你讲大道理。你就直接告诉我,为什么要和秦宗权订盟?”

    “为了从中原的混战中抽身。”

    历史上的秦宗权,轻松摆平了西边的邓、唐等州,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与朱温争夺中原的战争中去。最后因技不如人,被朱温彻底击败,成为了阶下之囚。而在这个位面,秦宗权的西面受到了来自于忠义军的强大压力。摆不平忠义军,他就难以施展手脚去和朱温逐鹿,那么,汴军就很有可能比历史上更快的强大起来。这其实才是张寻最为担忧的。

    与秦宗权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是为了避免忠义军独自应对实力强大的蔡军。同时,也能让秦宗权如历史上一样,暂时压制住尚未发展壮大的汴军。可谓一石两鸟。

    李暮听懂了张寻的意思。却不能理解张寻的做法。

    “人家都要拼死拼活逐鹿中原,你却要从中原混战中抽身,抽出身来干什么?做缩头乌龟吗?”

    张寻瞪了李暮一眼,说道:“当然是有更重要的事!”

    张寻说的更重要的事,首先就是今年的春闱。对这件事,他比什么事都上心。

    四月,虽然延期了两个月,中和四年的会试还是在长安顺利的举行了。主考官是吏部尚书韦昭度。总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个举子参加了考试。最终录取了进士二十七人。明经、明算、明律等科共计一百三十四人。由忠义军选送上来的三十二个举子,竟然全部榜上有名!其中,有多达九人高中进士!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来自襄州的举子朱朴,更是高中进士科的状元!

    这是一个奇迹。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寻正在大关口前线。正是停战盟约刚刚签订,蔡军正在陆续撤走,但还没有全部撤走的时候。

    得到喜讯的张寻兴奋得手舞足蹈。他做出就地解散八万三千乡兵的决定后,就匆匆离开了前线,赶往邓州麒麟山书院。

    在书院,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接风洗尘仪式,欢迎金榜题名的考生归来。包括状元朱朴在内,三十二个举子全部出席。

    会上,张寻当众致辞道:“这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一个书院,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儒生。也从来没有一个藩镇,乡贡的举子能全部考中。我们麒麟山书院做到了,忠义军做到了。这是书院的胜利,忠义军的胜利,更是你们的胜利。愿诸君牢记皇恩,尽忠报国。不管接下来朝廷授予各位什么样的官职,好的不要沾沾自喜,坏的也别满腹牢骚。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永远记得当初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到背井离乡到麒麟山书院?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京赶考?请你们一起大声告诉我,为什么?!”

    “为了儒生自强!扫平强藩!”

    看着台下热血沸腾的众位儒生,张寻十分满意。他小声对身边的书院山长崔道融说道:“准备扩建书院吧。”

    崔道融还在回味张寻的致辞,没有跟上张寻的思路,诧异的问:“为何?”

    “今年秋闱之前,从各地来入院的儒生,怕是要挤破头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