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中牟会师-《晚唐逆流》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郑准的胯下火辣辣的,好像随时可能冒出一团火。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离开马背。此时此刻,他最担心的不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蔡州游骑兵,而是以后自己那话/儿还能否中用。

    早知道代价如此大,就不那么积极表现了。郑准有些垂头丧气。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落差很大。

    他是自愿前往许州前线的三个“儒生兵”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被南阳侯批准了的。

    他胜出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他乡试时的策论,深谙《孙子兵法》的精髓。还有人说他八尺余的身高盖过了另外两个竞争者。更有传言,说南阳侯早就赏识他,这根本就是“钦点”。

    但是真正的原因,连郑准自己都说不清楚。也许,这就是“要仁得仁”吧。

    虽然被人戏称为“儒生兵”,他们其实并不是普通的军士。郑准现在的身份,是九品参军,负责为主帅出谋划策、分析敌情、解读情报、布置沙盘、研磨铺纸、收拾桌子……或者用李暮的话说,负责“纸上谈兵”。

    在麒麟山书院的五百儒生当中,总共有三十余人与郑准一道,选择了弃笔从戎,比例并不是很高。对于他们的使用,据说忠义军的高层也有很大分歧。甚至有传言说,南阳侯的初衷,并不想让他们仅仅做军中的文职。而是更想让他们从初级军官,比如伙长、队正之类的干起。

    但真相如何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郑准就是以一个九品参军的身份,被派往了许州前线。前方等着他的,是十万纵横中原,吃人不吐骨头的黄巢军。

    “过了前面的山岗,就是叶县了。”

    听到这句话,原本意识已经有些混沌的郑准,忽然精神一振。

    原来这个家伙不是个哑巴!郑准心想。

    他们一行两队军士,总共是一百人。领军的校尉,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背上背着一把雕着花的角弓,看上去比郑准都年轻。由于方城大关口到许州的路被蔡州军彻底封锁了,郑准一行只得翻越伏牛山,走向城、鲁山、叶县这条路到许州。已经走了七八天了,郑准没有听见这少年说过一句话。

    “听说,侯爷从前打邓州,走得就是这条路?”郑准试图与少年攀谈几句。毕竟路才走了一半,总那样闷着,很让他不自在。

    “恩。”少年只说了一个字,就又沉默了。

    由于胯下磨得越来越痛,郑准不敢用力夹紧战马,所以马速越来越慢,渐渐落在了后面。他虽然心中焦急,却没有办法。这一百个军士,明显都是老军伍,不仅行军迅速,而且纪律严明,几乎听不见任何攀谈之声。也就是说,根本就没人理郑准。

    难道我“书生拜大将”之路,就要以这样耻辱的掉队为开始吗?郑准咬着牙,用力夹了夹战马。

    “很疼吧?”

    身边传来一个声音。郑准抬头一看,是这队军士的副官。年纪也不算大,但明显比那个领头的少年要老成持重,也更平易近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