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孙嘉淦、李绂-《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2/3)页

      满清同样宣称继承前明,然后便是耗费近百年,才算将前明的东西都慢慢剔除掉。

      嗯,新加上的也不咋地就是了。

      樊守义说:“新朝便新朝,可这位大明天子为何点名要你我二人?甚至不惜作为和谈条件,莫非这位大明天子当真喜好天文神学、寻仙问道不成?”

      梅成说:“必不可能,若是这位大明天子喜好寻仙长生,那就不会在境内大搞灭佛屠道了。而且,樊兄你习得的只是那西洋宗教,某又只会观天历算,那位大明天子便是再如何昏庸,也不会找我等来寻仙问道的。”

      樊守义也觉得是这样,但这样反而更好奇了:“如若不然,那又是为何?总不至于你我二人的才名都传到了南边吧?呵呵!”

      梅成却是豁达的很,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吧!总之不会是什么坏事。”

      梅成想想也对,先前差点在北京城被饿疯了的饥民冲进家门。虽然最后挡住了,却也险些被饿死。

      现在的两人不说无所畏惧,但也差不多是重获新生,总之情况不会再坏了。

      甲板上,除了梅成、樊守义外,还有好几人,也是北京城那边随从南下的汉人降官。

    
  梅成、樊守义这俩特殊,是皇帝点名要的,聚成一个小团体,剩下那几人则聚成另外一个小团体。

      这些人其实早该南下了,只不过北京城区受灾范围太大。这才留下来帮着赈灾,就这么一直忙活到了十二月。

      ……

      南京。

      朱怡炅看着手中名单,名单上都是此番随官船从北京南返的伪清降官。

      梅成、樊守义排在首位,往下还有一连串人名,不过人数并不多,粗略一数,不过一手之数。

      满清中枢汉官虽不多,但肯定不止这么少。只不过大部分都是小官,已经被留在北京,就地负责北京城善后重建。

      眼下这些是被满清两位皇帝抛下,又运气好没被饿死,以及未被饥民杀害的高级汉官。

      其中还有两个是“熟人”,分别为孙嘉淦、李绂。

      这两位可都是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名臣,其中的李绂还是与田文镜齐名,就是两人的关系不太好。

      那位乾隆绯闻亲爹陈元龙,在广西巡抚任期内与一众属官共计贪污824700余两白银的陈年大案,便是李绂任广西巡抚期间揪出来的。

      陈元龙一个人就直接吞了四分之一,所以也别说这位老兄任期内也兴修水利,干了多少实事。

      老爷我贪八十万,拿出十万修桥铺路,就能是好人了?

      李绂一生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就连雍正想杀他都揪不出他贪污的证据,只能将其释放。
    第(2/3)页